长枫之事平息后,盛府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然而盛紘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,每每想起此事,仍会后怕不已。
这日傍晚,盛紘来到寿安堂向母亲请安。母子二人说起前些时日的风波,盛紘仍是心有余悸:“若不是母亲教导明兰有方,这次盛家恐怕真要遭逢大难了。”
老太太缓缓捻着佛珠,语气平和: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这次能化险为夷,也是你及时醒悟的缘故。”
盛紘叹道:“儿子现在想来还是后怕。若不是明兰提醒,我恐怕还会想着如何相护,那才是真的害了长枫,也害了盛家。
”他顿了顿,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,“六丫头...确实有见识。”
老太太眼中闪过欣慰之色:“明兰这孩子,看似低调,实则心中有乾坤。她读的书多,想的也深远。”
盛紘点头:“是啊。她引经据典,说的都在理。申屠嘉、王宰相的故事,我都读过,却从未想到可以这样运用。”
他想起明兰当时沉着冷静的模样,不禁感叹:“她才多大年纪,竟有这般见识和胆量。若不是她及时献策,我恐怕真要做出糊涂事来。”
老太太微笑道:“现在你明白我为何让她跟在我身边学习了吧?这孩子是可造之材。”
盛紘郑重道:“儿子明白了。今后家中事务,也要多听听明兰的意见才是。”
正说着,明兰端着一盏参茶进来。见父亲在此,恭敬行礼:“父亲安好。明兰熬了参茶,给祖母补补身子。”
盛紘温和道:“难为你有这份孝心。”他接过茶盏,忽然问道,“明兰,若是你处在为父的位置,日后当如何管教长枫?”
明兰略一思索,轻声道:“明兰愚见,三哥哥经过此次教训,应当已经知错。但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,还需时时提点。
父亲可定期检查三哥哥的功课,偶尔与他谈论朝政时事,引导他正确看待问题。”
盛紘点头:“说得在理。还有呢?”
明兰继续道:“明兰觉得,可让三哥哥参与些实务。比如城外粥棚的管理,让他亲眼看看百姓疾苦,或许能让他更加理解为官者的责任。”
盛紘眼中闪过赞许之色:“好主意!就按你说的办。”
从此,盛紘果然开始重视明兰的意见。家中事务,有时也会问问她的看法。明兰总是谦逊应对,提出的建议也往往中肯实用。
这日,盛紘与王氏商量给如兰请女先生的事,正好明兰也在场。王氏道:“如兰性子活泼,怕是坐不住。我想请个温和些的先生,慢慢引导。”